美国客户说来看厂,没想到竟是一场骗局!
今天的案例分享,来自我们顾老师《大客户开发》学员交流群中的一位学员陆总,而所谓的“美国客户”,以下简称“B客户”。
这位美国客户说来中国看厂时,陆总刚好把事情的经过分享在了群里,让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包括要了产品目录,选了产品,问了价格,也还价了,然后就要说下单,最后还直接说想来验厂等,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然而大家都没想到,这次的骗局,偏偏是与疫情“隔离”有关!
说实话,目睹了这场骗局的全过程之后,确实有些后背发凉,随着时代的进步,骗子的骗局也花样百出,对于外贸人来说,努力大半年终于等到的大订单,还得处处谨慎才能避开骗子们的套路,不然分分钟白费,成了骗子们的“盘中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好让我们外贸人引以为戒。

10月20日
陆总在中国制造上收到一个询盘,了解3款产品的具体信息,并且表示很感兴趣,要了WhatsApp号。
10月23日
这位B客户在WhatsApp上加了陆总的好友,并要求提供产品Catalog。
(这里就存在一个小疑点,一般做外贸的都是通过正式的邮件形式来进行交流,很少有直接用社交软件的,但不排除个别国家个别客户会这样)
10月25日
B客户选中了部分产品并开始还价。
10月26日
B客户假装在考虑,没有动静。
(也有可能在“处理”其它“询盘”也说不定)
10月27日
B客户应陆总的要求发来了自己的名片。
(几乎没什么重要信息)
以及每个款式要求5000pcs的价格,相当于一个产品一个高柜的数量,总共8个高柜。
(这可以算是一笔不小的订单,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天上真的会掉这么大一个馅饼吗?)
同时,经过一下午的沟通,双方确认了数量以及部分折扣,但目前为止,对方的公司名、邮箱、电话、地址仍一无所知,通过谷歌搜索也查不到任何信息。

陆总也相当老道,托了中信保的朋友查但也毫无线索。
(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留个心眼,抱着对方仍然是客户的立场谨慎行事)
而这位B客户还多此一举的问道“之前是否有给美国的客户出过货”,实际上陆总在之前的沟通中就已经告知给美国著名的连锁终端超市,HOBBY LOBBY 和 ROSS 出过货,但B客户却表现出不了解的样子,显得非常不专业。
(通过这个细节让我们的陆总疑心更重)
然后客户又“失踪”了几天。
11月2日
B客户又来了,并告知原来这几天出差去了。
(看来骗子的耐心也挺不错)
B客户还提供了公司的Logo,要求打到出货的产品上,同时要求做PI。
11月3日
B客户表示由于是第一次从中国购买产品,需要来中国看厂后才能放心。
(听上去还挺有道理)
陆总也给出了建议,由于现在疫情反复,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看厂,直接飞到中国还需要进行“7+3”的隔离,但B客户丝毫不犹豫直接拒绝陆总的好意提醒,毅然决然直接安排订机票,还给陆总画大饼,这些产品只能独家经销,不能卖给其它客户。
(看来这位B客户在心理拿捏上还是有点小伎俩)
11月4日
双方再次在WhatsApp上简单的交流了来中国隔离的一些政策事宜,B客户还是表示坚持要来中国看工厂。
11月5日
B客户提供了机票信息,但奇怪的是并没有在网上查到这次国际航班的信息。
(疑点再次出现)
之后陆总再次查询发现这是一个美国国内的航班。
(基本已经确定是骗子)
但是陆总此时并不知道对方打算以什么形式来行骗。

11月6日
有意思的是,到了凌晨B客户又发来了在洛杉矶准备登机的信息,当时的时间是凌晨03:42,B客户发来的机票截图上显示飞行时间将持续19小时35分钟,但实际上我们的“美国客户”在下午15:04,就发来了已经在深圳机场落地的消息。
(难道是飞机“超速”了?)
当时还特意发来了在飞机上等待下飞机的小视频,做得很逼真,如果没有事先知道,很容易就会陷入他的骗局中去了。

(像这样的机票截图大部分都可以通过P图软件来实现)
时间回到早上10:32,陆总在顾老师课程的学员群将部分情况发在了群中,其中就有一位同学道出了真相。

(还是群内万能的外贸同学们最靠谱)
表示这位B客户就是奔着“隔离”来的,因为在国内自己的银行卡无法正常使用,最终会希望卖家帮助他解决难关,支付隔离费,并提供银行卡和付款网站。
(如果点进去输入账号和密码后那就酿成大祸了)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都已经差不多明白个所以然了吧。


今天,我们将这场被所谓“客户”诈骗的案例分享给到大家,希望我们外贸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骗。同时类似这样的骗局还有很多种类,下面将一一举例。
(以下资料来源于:轻松学习出口退税)
1. 钓鱼链接
很多骗子往往会通过发送钓鱼链接的形式让你上当,他们以客户的名义给你发送邮件,并且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可能还会在其中附上一些专业性的需求说明,然后再给出这个钓鱼链接,以各种诱导你点击,如果不够谨慎,你在打开的网页中输入的账号密码就会被对方盗取。
2. 合同陷阱
合同陷阱是外贸骗子常用的骗术,他们往往会利用合同的所谓法律效应让对方预防上当。
主要的形式有:
不签书面合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1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这就为骗子行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提供虚假的当事人信息。骗子会通过提供虚假的公司名称、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等来蒙混过关;
巧妙利用或变更条款。骗子会抓住一些条款存在的漏洞来设置陷阱,或者以各种理由变更条款内容,比如更改支付条款,采取其他支付方式等。
因此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明确当事人信息和条款内容,不要轻易被对方忽悠。
3. 信用证诈骗
很多外贸公司因为对信用证的相关运作不够了解而容易被骗子以这种结算方式利用。骗子往往会在信用证中规定一种条款,这种条款的实现与否完全取决于开证人,这就是所谓的“软条款”。常见的软条款有以下几种类型:
- 货到目的港后通过进口商检验后才履行付款责任;
- 指定受益人必须提交国外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或由申请人指定代表出具的证书等等;
- 暂不生效信用证,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生效或待货样经开证人确认后再通知信用证生效;
- 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验货人、装船日期须待开证人通知或征得开证人同意,开证行将以修改书的形式另行通知。
骗子通过设置这些软条款,让你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违反条款从而致使信用证失效,进而进行诈骗。
4. 诱饵诈骗
很多外贸朋友被骗上当,往往就是贪图便宜而不谨慎思考的结果。
有些骗子会谎称有大单子,通过线上专业性的沟通让你信以为真,然后紧接着就向你抛出各种诱饵,比如为了这场大交易以各种名义要求你支付一些小额的费用,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对方可能早已销声匿迹。
还有的骗子会先通过现金进行一些小额交易慢慢获取你的信任,然后再向你透露想做大买卖的意愿,以现金交易不便为名要求通过支票交易,结果等对方收到货,在支票到期前对方就已经带着货物跑了。
5. 发货及退货陷阱
在发货和退货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被骗子忽悠。
有的骗子会先拍下你的产品,再用制图软件制作付款截图给你并不停催你发货,如果不注意先去查看是否已收到对方付款就糊涂发货,就会得不偿失。
还有的骗子会以各种利用要求更换支付方式,比如要求先收货后再通过银行汇款,或者先付一笔定金要求货到再付余款,这时如果轻易听信就很容易将货拱手送人。而如果对方要求退货时,也要注意不要先傻乎乎地退款再查收货物,很有可能财货两空。同时,在收到货也不要立即就退款,要先检查货物是否完好。
希望大家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兢兢业业的外贸人,成功躲过各类骗子的陷阱!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外贸知识分享”。